幼犬咬人的原因和解法:新手狗主人必讀指南
Article
Reading time5min
您是否正經歷家中幼犬一直咬人的困擾?無論開心地追著您腳後跟咬、在玩耍中無法控制力道的咬手,都是幼犬成長過程中極為常見的行為,特別是在換牙期。飼主該如何訓練幼犬不咬人?以下「三三二指南」可幫助飼主與愛犬和平度過咬咬時期。
目錄:
一、想訓練幼犬不亂咬人,必須從了解原因開始!以下為幼犬咬人三大動機:
1. 經歷換牙期
幼犬在3到6個月大時,乳牙會開始脫落,並逐漸換成恆齒。這個階段,口腔會有不舒服或發癢的狀況,導致牠們想透過咬東西來緩解。因此,飼主應特別關注幼犬的換牙情況,並帶去給專業獸醫師檢查,幫助牠們舒緩不適感。想知道更多幼犬到成犬的成長過程,點此了解更多幼犬成長階段。
2. 好奇探索欲
幼犬在成長過程中對周圍的環境總是充滿好奇,聞、舔及啃咬都是牠們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。幼犬會根據啃咬後的狀況,例如物體的味道、質地或反應,幼犬可能會繼續咬、改變咬合力道,或停止啃咬。因此飼主應採取對應的行為,幫助牠們了解什麼東西可以咬、什麼不可以咬,降低幼犬咬人的頻率。
3. 遊戲行為(飼主的教育)
幼犬與同伴玩耍時,啃咬是正常的互動方式之一,但在與人類互動時,卻常因為用力過猛而誤咬傷人。透過理解幼犬的日常遊戲模式,能幫助飼主教育幼犬拿捏遊戲分寸。延伸閱讀:了解幼犬的行為背後的意義
二、如何訓練幼犬不咬人?必試三大方法:
1. 提供適合啃咬的玩具
準備一些軟硬適中的玩具,將幼犬咬人的慾望轉移到物品上。選擇玩具時,應避免有鈕扣或繩結等裝飾,防止幼犬誤食。
2. 進行「遊戲中斷」訓練
當幼犬在玩耍中咬到主飼主時,應立即停止遊戲,並用堅定的語氣表達「禁止咬人」的訊息。當幼犬咬人行為隨著指示停止時,飼主應立刻給予獎勵。透過重複練習,幼犬會逐漸形成認知:咬人會造成遊戲結束,不咬人就能繼續玩耍,正向強化牠們自制的行為模式。延伸閱讀:幼犬訓練指南:邊玩邊學效果加倍
3. 社會化的重要性
幼犬早期的社會化對於行為發展至關重要。讓牠們接觸多元環境或和其他狗狗互動,能幫助牠們學習控制咬合的力道,從而養成合宜的社交與遊戲行為。延伸閱讀:認識四大黃金法則,快速協助幼犬社會化
三、耐心應對幼犬咬人時期,飼主須建立兩大關鍵認知:
1. 幼犬咬人階段是必然但暫時的
隨著幼犬逐漸成長,在換牙期與探索期過後,啃咬行為便會自然減少。話雖如此,還是需要飼主的持續訓練與耐心引導,才能訓練幼犬日後不會出現咬人的行為。2. 適時尋求專業協助
如果飼主實行上述方法仍不見改善,幼犬咬人行為演變成攻擊性,建議尋求專業醫師及寵物訓練師的協助,他們能提供針對幼犬個性化的建議和訓練方案,更有效率地幫助飼主解決問題。 幼犬咬人的行為雖然會隨著年齡逐漸減少,但在這段時間內,正確的訓練和引導仍然至關重要。透過提供適當的咬咬玩具、使用正向強化技巧、以及進行良好的社會化訓練,幫助牠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。持續且耐心的訓練不僅能加深您與幼犬之間的信任,還能建立更加更深厚的感情。參考文獻資料:
https://www.royalcanin.com/tw/dogs/puppy/how-to-train-your-puppy
https://www.petmd.com/dog/training/puppy-biting
https://www.akc.org/expert-advice/training/stop-puppy-biting/
https://www.royalcanin.com/tw/dogs/puppy/how-to-socialise-a-puppy
分享此頁面